预防运动性猝死不可掉以轻“心”

 

前不久,杭州在一天中接连发生了两起跑步猝死事件——早上,27岁小伙子,晨跑倒下,送往医院时已没了心跳;晚上,32岁的女士,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同一天中发生两起跑步猝死事件让健身爱好者唏嘘不已,跑步明明是一件健身的事情,为何能夺命?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薛亮对此进行了一番剖析。

  体质好≠不得心血管病

  很多人认为,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质,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实不然。薛亮表示,“运动性猝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运动场上,还有一种是运动后6个小时甚至是24小时出现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和脑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最常见心脏病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运动性猝死的36%;其次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占17%-19%;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由此可见,这些心脏疾病本身就存在,只是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这些病变的部位就开始出现问题,到了心脏再也无法承受时就会导致死亡。

  薛亮表示,一般来讲,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而加重死亡。长期科学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轻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新增等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但是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

  普通人运动也可能发生猝死

  对于猝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的训练,都要讲求一个“度”字,不要轻易超越上限。

  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量。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应马上停止运动并到医院进行检查。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突然进入凉水里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不要和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快。

  “运动性猝死多出现在跑步、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项目中,尤其是那些平日缺少锻炼、又自以为身体很棒的人群。”薛亮同时提醒道,当前夏天正逐渐进入角色,天气日渐炎日,人们在锻炼时更要悠着点。因为天气热,全身血管会扩张,血流加快,心脏为了跟上新陈代谢的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加快泵血速度,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在超负荷工作,有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特别是在天气热、湿度大、没有风的天气里做运动,最容易发生意外。

  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

  既然运动风险这么大,那么不健身不就一劳永逸了。薛亮的建议是:“只要运动前做好运动风险的评估,运动中做好运动风险防范,运动依旧是安全、有效的。”

  如何自我评估?首先每个人在运动前都要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体检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另外,所以成年人都应该定期做心血管意外风险评估。三甲以上的医院心血管内科都有提供这样的服务,然后根据评估级别请专业的人士定制科学健身的‘处方’。”

  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薛亮还提醒:“一旦碰到有人运动时发生意外,要抓住5分钟黄金时间,第一时间给发病人做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拨打120。”

 

首页标题    救生知识    预防运动性猝死不可掉以轻“心”

当前位置 :

||   协会动态